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文化厅 济南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文博

寻找“匠心山东人”之杨红卫:潍坊风筝的女儿

2016-05-06 11:23来源:大众网作者:

  相约文博 点匠山东——寻找匠心山东人

  系列故事二:

  

  2007年3月杨红卫赴巴林讲解风筝制作

  

  2013年7月杨红卫赴美国旧金山教学生制作风筝

  

  2013年10月杨红卫赴澳大利亚堪培拉教学生制作风筝

  

  杨红卫在绘画龙头

  

  杨红卫在扎制龙头骨架

  

  百子呈龙风筝

  杨红卫 

  潍坊“风筝王”杨同科第三代传人,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洪伟风筝作坊经理。先后荣获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山东省手工艺制作大师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 

  她是潍坊“风筝王”杨同科的孙女

  一双巧手扎出杨家埠古街的悠悠岁月

  延续数百年的恢弘色彩

  放飞由“工”变“艺”的辉煌

  更有云霄深处风筝艺人的赤诚坚守

  在中国,说到制作风筝,不能绕开潍坊。匠心独运的风筝艺人用银线串起了历史与现代。“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个个擅扎鸢”,这是杨家埠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红卫的爷爷杨同科是有名的“风筝王”,风筝的五颜六色自然而然装点了杨红卫的成长之路。一把雕刻刀、一支上色笔,真丝缎面厚薄有度,木骨架与丝质布料刚柔相济,在纷繁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中,杨红卫与风筝开启了人生相伴之旅。“我就是一位民间艺人,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平平常常过日子,实实在在过生活,凡事都讲究个真,做人就讲究个诚,风筝制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岁月慢慢流淌,在真丝上用心做画的杨红卫却没有察觉到。做骨架、刷糨糊、裁纸、贴糊、拉伸、微调、抚平,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一种坚持,一种倔强,正是杨红卫的立业之本。无关利益驱动,无关人情左右,不忘初心,只留本真。“手工制作风筝来不得半点焦躁,一般的人没多少能静下来做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更没有耐烦心。”

  手绘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制作骨架周正、左右对应、上下对称,一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精益求精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杨红卫眼中充满了专注,风筝有骨有肉,更有神,“一级风起飞,五级风不折”。这样震撼心灵的不光是风筝,更是她对风筝的匠心精神。“世间万物,经受疼痛才能有所收获的,必将得到加倍的珍惜。”

  大放异彩的潍坊杨家埠风筝,为杨红卫带来了诸多荣誉,她被众多赛事、展览邀请,参加比赛、担任嘉宾。少小便在家中耳濡目染风筝技艺的杨红卫,见证了潍坊风筝的辉煌,却也见证了风筝手艺人坚守的寂寞与孤独,“好的风筝是有生命力的,手工制作的目的就是力求最精细,这是一个创造精美的过程,只有真正的美才能打动人心,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在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薄利多销的恶性市场竞争蚕食下,杨红卫一直坚持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好用、耐用的作品。

  传承在手不在口,那是因为意识到社会与传统的断层。而我们讨论手工艺的时候,说的就是一种物质文明,匠心匮乏的危机感正是源于对手工艺虚空飘渺的解说。作为手艺人,杨红卫依然凭着一份坚守,遗世而独立。简约、鲜艳,着重架构与设计,凭借着灵巧的双手,把轻盈的风筝放飞进了国家级“非遗”。“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创作一些作品。好的东西就应该留给历史,留给后人,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作为潍坊风筝的女儿,要做一个传统风筝的守望者。”

  世界再嘈杂,匠人需沉静,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急不得,要等到它自己成熟。杨红卫一直以来都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她认为低调一点才能长长久久。心怀对纯粹的崇尚、对手工的热爱,继承这一门技艺,也等待着五彩风筝在霓虹闪耀的现代都市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不是为功名利禄,只是因为一种文化传承。

  /于水秀

  

联系
我们

招商专线:0531-55761581

室外招展电话:0531-55761581  13708931133  孙老师

室内招展电话:0531-81758623  15905316843  宋老师

传真:0531-55761585  邮箱:sdwbhjn@163.com

地址:济南历下区奥体中心三楼3081室,邮编250099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 文博客户端
立即打开 山东文博会客户端 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 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