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昌邑市文化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七一”期间,被昌邑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昌邑市文化馆创新方式,活跃文化“乐”民。先后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春联、送演出进基层系列活动、金牛闹春灯谜会、“梨园情”戏曲展演、“梨花美”广场舞展演、“红心向党”大合唱比赛、“红色的赞歌”文艺演出、“红动昌城”秧歌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送戏下乡200余场,惠及群众9万余人次。
强化保障,健全机制“助”民。对全市各镇街区做出“以点带面”规划,形成了“1个总馆+10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布局,使市镇村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设立分馆的镇街区配备乐器、戏服,为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配备电脑、图书、书架、门禁等设施设备,大大提升了基层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如争取为饮马镇山阳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锣鼓100套,音响1套,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极大带动了该村及周边村庄文化活动开展。
优化服务,传播文化“育”民。馆内常年开设免费培训、讲座,为广大群众及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和演出辅导等免费服务项目,并充分利用馆舍进行书画展览、声乐演唱、舞蹈排练、艺术培训等免费开放服务。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广场舞、声乐、戏曲、曲艺、旗袍模特、美术等培训班130余期,开展大型书画摄影展览7场,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
服务大局,创作作品“安”民。积极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市级重点工作,创作文艺作品。以安全生产生活为主题,创编快板作品《平平安安过大年》;以山阳梨花节为主题,创编锣鼓表演《威风锣鼓》、评书《山阳的黎明》、歌曲《洁白的梨花》、对口快板《欢迎您到山阳来》4部作品;围绕高铁开通,创作快板《高铁到达俺家乡》。开展疫情防控文艺作品创作和征集活动,创作快板《一盘棋》、诗朗诵《守护你,生命的风景》、书画、摄影作品等70余件。组织参与红色革命音乐剧《渤海走廊》排演,已成功上演,其成功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百部优秀剧目。
传承非遗,打造品牌“靓”民。山阳梨花节期间,组织9个非遗项目、16名非遗传承人走进博陆山风景区,进行现场制作、展示、展演。在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组织8名传统中医类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府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推荐昌邑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昌邑乐春老面大饽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非遗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参加文旅部组织的非遗购物节,带动产品展示销售。“柳供月饼”获2021潍坊非遗“十佳美食”称号。争取在龙池镇“龙乡客栈”设立非遗及特产展示展销区,引入非遗产品20余类,带动了产品销售,也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昌邑市文化馆将继续以“乐民、助民、育民、安民、靓民”为总基调,稳步推进文化惠民服务,为全市群众文化素养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