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泰市展区

2019 09/04 12:51
来源 :山东文博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底蕴和文化的力量,就没有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没有特色的文化,就不能凸显地域特色发展的品牌。近年来,新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注重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全力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打好文化牌,走出特色路,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视土为宝,深挖文化资源优势

  “物质矿越挖越少,文化矿越挖越厚”。牢固树立文化“产品化”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自觉,深挖文化资源优势,用心提炼文化资源,弘扬新泰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悠久灿烂。1966年,东都镇乌珠台智人牙齿的出土,说明5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新泰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以“徂徕之松、新甫之柏”的诗句而载籍《诗经》。商周时期,新泰是杞国国都,“杞人忧天”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秦始皇、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也相继禅礼于梁父山,留下了“久传秦禅地,争道汉离宫”的著名典故。和圣柳下惠、乐圣师旷、礼圣高堂生、名相鲍叔牙、悬鱼拒贿的羊续、三国归晋功为首的太傅羊祜都是新泰名垂青史的人杰,素有“邹鲁遗风、英贤不绝”之美誉。新泰秀丽的山水,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来到新泰,一代名相诸葛亮随父读书梁父山下,《梁父吟》即源于这一段生活经历。唐著名诗人李白曾携家人居沙丘(今新泰古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也数次驻跸新泰,乾隆帝还留有三首咏新泰古迹诗词。

  (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新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以夹谷会盟而史册留名的谷里、因孔子《龟山操》而声名鹊起的龟山、秦皇汉武封禅的梁父山、汉武帝筑台寻仙的北方普陀莲花山、柳毅传书的峙山、李白隐居的竹溪、六朝古寺光化寺、北齐徂徕山刻经等名山古迹星罗棋布,远近闻名。2002年至2003年,周家庄周代墓群实施发掘,出土文物近2000件,在全国文物考古界引起轰动,被评为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目前,新泰现有馆藏文物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件、二级33件、三级526件,其中青铜器、玉器、玺印最具特色,在国内收藏界名列前茅,被人们誉为新泰市的一颗璀灿明珠。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颗颗文化明珠,民间舞蹈、传统医药源远流长,《独杆跷》《徐家拳》《孟氏正骨》等3项先后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逛荡灯》《百兽图》《和圣柳下惠的传说》《孟氏接骨膏》等7项也名列省级非遗名录。

  (三)生态旅游底蕴深厚。新泰地处鲁中腹地,泰沂山脉中段,全市耕地面积106万亩,平原、山地、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历史上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及各种优质干鲜果。农副产品横山丝、浮丘白草辫久负盛名。新泰芹菜、泉里鸭蛋清朝时曾被作为贡品。山东省首届绿色食品评选,新泰芹菜、半蔓大花生、马家寨子香椿芽榜上有名。近年来,新泰又先后将天宝樱桃、珍珠油杏、龙廷杏梅的种植技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断的培育壮大,建成了天宝樱桃、秋红蜜桃、油杏、柿子、杏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天宝镇、楼德镇、汶南镇分别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中国煎饼第一镇”“中国黄花菜第一镇”,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文化人才资源雄厚。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塑造着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培养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近年来,新泰市着力围绕“三圣山水故里,千年书画新泰”这一中心,在加快经济建设同时,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培育塑造了书画、奇石、根艺、旅游等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挖掘培养艺术人才,不断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目前有各类国家级会员50余人,省级会员150余人,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培育起了较成熟的书画、盆景、奇石文化市场,为建设幸福和谐新新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基础。

  “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新泰市把丰富的文化资源,看成了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用创意激活文化资源,用载体物化文化资源,用市场撬动文化资源,用科技提升文化资源,用产业融合文化资源,推进“挖煤矿”向“掘文矿”的转变,使昔日沉寂的文化宝库华丽转身为富民强市的耀眼明珠。

  二、点石成金,做好资源转化文章

  坚持创意引领、品牌打造、融合发展,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向项目转化、向资本转化、向产品转化、向品牌转化,放大文化效应,培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一)抓规划引领。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高起点编制《新泰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演艺、体育文化、创意设计、生态旅游五大产业门类,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的工作重点,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推进产业发展服务机制,推进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培育一批优势文化企业,搭建一批重点产业平台,逐步形成与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新泰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二)抓特色培育。一是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了莲花山、和圣园、朝阳洞、青云山、峙山等文化旅游景点,精心设计文化旅游线路,逐步推进全城游、全市游。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61亿元。另一方面,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把文化元素与生态资源紧密结合,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的旅游产业,变“自然资源”为“文化产品”,依托天宝樱桃、龙廷杏梅等非遗项目,打造了集种植、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文化创意设计势头良好。依托传统优势产业,突出主辅分离、前端衍生,转型升级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玉升地毯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工艺品蜡烛生产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薪杰绣花项目、投资1.2亿元的华尔美标识项目,已成为新泰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兴力量。三是新闻传媒业稳步增长。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托渠道优势、资源优势,报纸和广播电视经营等传统新闻媒介产业稳步推进,新兴媒体产业蓬勃发展。四是盆景奇石书画产业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从事盆景、奇石、书画的人员达1万多人,主营业务收入10多亿元。规模较大的有,总投资2.05亿元的新泰市盆景奇石文化产业园,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七星岭盆景园、总投资1亿元的文化艺术城项目等。五是传统医药类异军突起。新泰积极引导国家级非遗项目《孟氏正骨疗法》、省级非遗项目《孟氏接骨膏》、泰安市非遗项目《袜子铺翟氏正骨》、市级非遗项目《封氏正风膏药》、《痔疮消》、《王氏“德延堂”正骨》等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孟氏正骨疗法》、《孟氏接骨膏》的传承人孟照明、孟兆亮,投资3.7亿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00余亩的综合性医院,走出了一条“项目+传承人+基地”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新路子,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此外,信息传输、休闲娱乐、艺术培训、工艺美术品等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三)抓扶持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交流、招商引资、理论研讨、项目策划、人员培训和信息服务。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市本级统筹设立1500万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做好基础统计。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清查,掌握文化产业单位基本情况,初步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文化产业发展分析通报制度。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利用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新泰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宣传推介文化企业和产品;选树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引导。

  三、铺路架桥,助力资源优势转化

  新泰市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够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二是宏观管理上,没有形成指导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产业政策体系,行业指导和管理比较薄弱。三是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的服务配套设施不对称。融资渠道不畅,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造成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四是文化产业组织资质不健全,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五是地方特色优势挖掘不足,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品种不多,形式单调。

  下一步,新泰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打造文化资源转化的政策引擎和有效平台,把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引导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努力形成有利的文化发展环境。

  (一)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牢固树立“发挥优势、盘活资源”的理念,擦亮“三圣山水故里·千年诗画新泰”文化名片,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使文化软实力成为新泰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规划先行。聘请国家级权威机构、知名策划团队,科学编制新泰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着力盘活文化资源;明确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形成区域空间布局的错位发展、互动发展、规模发展。二是策划引领。聘请一流的创意策划团队和人士,对全市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深度策划,并对项目实施的各要素进行评估,使招商项目针对性更强、落地更快、建设更快。三是专业评估。建立城市规划文化元素评估制度,成立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文化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把关,对拟建的文化园区、公园等公共建筑和街道、桥梁等进行文化评估审查。四是政策支撑。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新型文化业态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更加重视项目带动。一是强力推动一批龙头示范项目,根据我市实际,用3年至5年时间,全力打造盆景奇石产业园、掌平洼乡村特色游、天宝樱桃基地等引领项目。二是谋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谋划、包装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新业态、休闲度假和产业延伸类项目。三是大力发展文博产业,由市文物局牵头对全市民营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民营博物馆文化旅游示范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新泰民营博物馆发展品牌。

  (三)更加重视宣传营销。开展国内营销,围绕“三圣山水故里·千年诗画新泰”城市形象定位,制订宣传计划,开展形象推介。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关注新泰、宣传新泰。摄制高水平的新泰城市文化旅游、主要景区宣传片和纪录片,编辑出版一批展示新泰厚重文化的优秀出版物。开展网络营销,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与谷歌、腾讯等网络巨头,乐途、携程、淘宝旅行等在线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新泰的名胜、名品、名人等文化旅游和品牌进行文化创意宣传营销,展示新泰良好形象。

  (四)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全面转化,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一是创新市场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向市场要投资、要项目、要产品、要效益。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联动、企业为主”的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鼓励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二是创新融资体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从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大型投资企业引进资金,用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文化资源,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三是创新人才机制。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招商引才、招才引智,采用特事特办的方式,抓紧引进一批善于文化创意、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市场策划、宣传营销等高层次人才。

责任编辑:尹延杰